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周期确定的几种方法

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周期确定的几种方法包括:

1. 统计法:可以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、可靠性、稳定性的不同状况,对测量仪器进行分类,然后按照校准规程确定校准周期。在规定周期内统计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仪器设备数目,

并统计这些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。如果不合格仪器占的比例很高,应缩短校准周期;如果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,应延长校准周期。

2. 时间法:确认校准周期时用实际工作的小时数表示,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,将该仪器送回校准。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,仪器校准费用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,并可核对仪器的使

用时间。

3. 使用频率:使用频繁的仪器,可以缩短校准周期。

4. 实验室对仪器测量准确度的要求:测量准确度要求高的仪器,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。需要注意的是,实验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校准周期,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原则,不盲目

追求高准确度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
5.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:如果环境条件比较好,则可适当延长校准周期;反之,则短一些。

6. 实验室的维护保养能力:如果维护保养能力比较好,则可适当延长校准周期;反之,则短一些。

7. 仪器性能: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。即使同类仪器,稳定性、可靠性差的,校准周期也应缩短。

8. 历次校准结果:将历次校准数据进行统计,如果连续几个周期的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,并且是稳定的,则可延长校准周期;若发现超出允许范围,则应缩短校准周期。

9. 期间核查:在两次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,可以及时发现仪器的性能变化,以便及时进行调整或校准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实验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校准周期,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原则,不盲目追求高准确度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